当罕见病患者的漫漫求医路,遇上医疗团队的创新攻坚,一场生命与医学的双向奔赴就此展开。近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成功完成全区首例脊肌萎缩症(SMA)患者区域阻滞麻醉下经皮肾镜碎石术。这场手术不仅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一项医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承载着一位患者十三年来与病魔抗争的坚韧与希望。
十三年抗病路:在绝望与希望间反复跋涉
2011年,突如其来的间歇性肌无力和身体平衡障碍,彻底改变了患者的人生轨迹。患者辗转全国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历经激素冲击、电针治疗等多种尝试,却始终未能摆脱疾病的阴霾。确诊脊肌萎缩症后,DNA检测证据不足、治疗收效甚微、抑郁症侵袭……重重打击让患者一度陷入“被判死刑”的绝望。
转机出现在2014年的一次温泉泡澡,身体的意外好转点燃了新的希望。此后,患者踏上全国求医之旅,遍访藏医、蒙医等民间医术,在家人的支持下顽强自救。2016年,他甚至通过摆摊、开店重拾生活信心。然而,2020年的肋骨肿物、2023年的肾结石,一次次新的危机不断考验着他的意志。尤其是肾结石发作后,因病情复杂,多家医院均因麻醉风险拒绝手术,直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向他伸出援手。
医学创新:打破麻醉禁区的生命守护
面对这位特殊患者,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和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迅速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脊肌萎缩症患者因肌肉无力、呼吸功能受限,传统全麻手术风险极高,而此次团队创新性采用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椎旁阻滞联合骶管阻滞),精准定位并阻滞手术区域神经,让患者在全程清醒状态下保持无痛感,成功规避了全麻风险。
手术中,泌尿外科团队运用微通道(F18以下)技术,仅通过直径不足5㎜的微小创口完成碎石取石。相较于传统术式,该技术对肾脏血管损伤极小,术后出血风险大幅降低,患者无需输血治疗。术后次日,患者便能下床活动,疼痛轻微,检验指标一切正常,恢复良好。
“患者在手术中甚至能自主翻身,亲眼看到结石被取出。”泌尿外科韩利忠主任医师和李明明副主任医师介绍,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倪新莉主任团队的精准麻醉,以及泌尿外科吕志勇主任团队的微创技术突破。这种创新模式为合并复杂基础疾病的患者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
双向奔赴:医者仁心与生命韧性的动人交响
“从最初的绝望到如今重获新生,离不开每一位医生的坚守,更离不开家人的不离不弃。”患者感慨道,而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而言,此次手术不仅是“精准麻醉、微创优先”理念的成功实践,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攻克医疗难题的决心。
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推广区域阻滞麻醉联合经皮肾镜技术,为更多因麻醉禁忌或基础疾病无法手术的患者带来希望。同时,通过学术交流与技术支持,推动西北地区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水平提升,为“健康宁夏”建设贡献力量。这场手术背后,既是一位患者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也是医学创新守护生命的生动诠释,更是医患携手创造奇迹的温暖见证。(宁夏新闻网记者 夏欣 杨泠然)